“最近几年,中国已经运行和在建的地下污水处理厂有30多座。近两年,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迅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在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与E20环境平台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工程博士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透露了这一消息。
最近几年,地下污水处理厂作为一种环保产业新模式,发展势头迅猛,在当天的高峰论坛上,地下污水处理厂再次成为环保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A.从地上到地下
位于北京北五环的肖家河污水处理厂从外观上和别的污水处理厂并无差别,但却隐藏着一个小秘密。
“项目建设之初,要求‘南侧距离清河北岸160米,距离圆明园围墙约330米’。当时项目厂址周围距离居民区也仅数百米,已经不可能再新增用地,只能在原址进行升级改扩建。因为要将原先的2万吨日处理能力扩建为8万吨,光征地就需要30多亿元,而且征不下来。”负责该项目的桑德国际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景志介绍道。
无奈之下,肖家河污水处理厂不得不打起“地道战”的主意,将所有水工构筑物及建筑物由目前的半地下、敞开状态,升级改造为全地下、全封闭状态。
事实上,众多污水处理厂都面临这样的困惑。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的快速扩张,过去那些遥远荒芜的郊区正逐渐被繁华的城市“吞噬”;而当时建在郊区的那些污水处理厂也没有料到,有一天会面对如此汹涌而来的人口,原先设计的污水处理能力早已跟不上城市的扩张步伐。而当城市管理者不得不将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建工程提上议事日程时,却猛然发现问题所在:要扩容,可土地在哪儿?为此,更多的城市将目光投向了地下。